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之一:浙江大学陈文慧

新闻来源: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18-10-25 点击数量:3637



专业是最可依赖的实力

——浙江大学陈文慧事迹

2011年,陈文慧作为体育特长生考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主修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辅修法律专业。在校期间,她多次参加大型创业类比赛,获得了不少荣誉。2013年,陈文慧带领项目“聚好玩[1]”拿下了全国挑战杯互联网专项赛的国家金奖。2014年,陈文慧参加了学校的创业教育实践美国行活动,成立了杭州缇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首个“T恤众筹”项目的首月营业额就达到数万元。201410月,陈文慧带领不同学科的8位同学再战挑战杯,项目聚焦在浙江省残障人士的创业模式研究上。她曾任浙江大学创业联盟主席、浙江大学蒲公英创业学院二期班理事长以及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引子:

就在20174月,陈文慧还在和资本方进行最后的对接,商讨一笔千万级的融资。而此时,跃动客项目的市场估值已经突破亿元大关。

相比之下,两年前的她还显得有些青涩。20159月,刚刚拿到150万元种子轮融资的陈文慧正式成立了杭州舒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凭借一个运动员在体育行业十多年的积累,辅以大学期间她在互联网技术领域做创赛积累的经验,陈文慧开始尝试做一款线上约体育教练的App——跃动客,就在那个移动端应用在各大资本眼中是追逐热点的时候。

201611月,陈文慧投资建造自己的教学场馆,并将第一家线下的场馆定址在杭州西湖文化广场。20171月,“跃动客体育”西湖文化广场总店正式开业。自此,总店平均每个月都会迎来数百组受邀家庭的体验。截止2017年中旬,“跃动客”已经拥有五家线下门店。而“跃动客”依然在继续开发优质的课程,因为陈文慧坚信,体育带给青少年的绝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是全身心的健康,是意志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等多项能力的综合提升。

预备:蕴藏厚积薄发的力量

陈文慧想要成为“浙大优秀的学生之一”,为此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成为“浙大最努力的人”——早上最早起床、晚上最晚休息、平时最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正是因为这样的努力,她的成绩连年名列前茅,获得了浙大最高荣誉奖项——竺可桢奖学金。

“全能”的陈文慧在创业这条路上也不甘落后,担任校内多个学生创业社团负责人、参加全国挑战杯互联网专项赛、成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丰富的比赛和创业经历让陈文慧对“学习”、“创业”、“体育”有独到的认识。她认为“体育难于创业,创业难于学习”:不同于学习,“创业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够成功的”,如果创业方向、盈利模式或商业模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对,都会失败;不同于“只关注冠军”的体育,创业给人的可能性更多——即使做不到行业第一,只要能实现盈利,它就有生存空间,就有机会逐步成长。思考再三,陈文慧果断放弃了因全国挑战杯金奖而获得申请保研的机会,放弃了网易、百度等多家公司投来的“橄榄枝”,她拿出破釜沉舟的魄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业之中。

起步:创立跃动客

决心创业的陈文慧认真地分析了自己的专业背景,认为自己有着在体育行业沉淀的十余年认识,管理和法律知识又能协助自己的企业管理,因此选择体育行业方向的创业是顺理成章。

陈文慧深入分析体育行业各大领域的现状后,最终选定大众健身领域,这个与自己目前实力最为契合的板块。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休闲需求。政策环境良好,市场就充满了激烈竞争,故而对于创业者而言更需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陈文慧选择了“4-16岁的青少年”作为目标客户,“我十分看好中国的青少年体育教育市场。在竞技体育方面,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比外国更加有竞争优势。这点从大型赛事的比赛成绩就可以看出:在很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中,中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成绩非常好;但相比较成年组的成绩就差很多。”除了想要切分这块体育市场的“大蛋糕”外,陈文慧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国民体育素质教育太松散”这一现状,打造全新的“青少年体育教育模式”,把体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面呈现出来。

所有的行业中最有效的壁垒是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这是陈文慧的信条,也是她正在实践的原则。寻找合伙人的过程,就是实现她对团队认知的过程:先明确自己公司发展的短板是什么,然后四处寻找行业中有丰富经验的人,最后直接去找这些人当面沟通。

凭借“找对应行业精英,弥补自身短板”的逻辑,陈文慧邀请了越来越多的精英,逐步组建了一支能力互补的高效团队——六位创始人中,既有来自外企并有成套营销模式的销售合伙人,又有体育培训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总监。

探索:博弈中找到的商业模式

陈文慧想要将“跃动客”打造成体育培训界的新东方,因此她不断地探索最适合的商业模式。从一开始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再到租借体育馆,这些模式都在实践中被一一否定了。直到201611月,她开始花钱投资一些自建场馆,在全面分析和逐步筛选中将目标瞄准到市中心的商业地区。

20171月,跃动客体育(西湖文化广场总店)正式开业。开业之后,总店每月的营销额在50万以上,平均每个月会有几百组家庭受邀来总店参观。良好的发展态势也助力陈文慧近期拿到一笔千万级融资。

尝试过各种模式的陈文慧发现,线下自营的模式是最适合的,因为它的商业化和可复制性都是最高的。一方面,线下自营的场馆模式能够保证“跃动客”课程的质量,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另一方面,线下自营的模式能够使得“跃动客”未来进入不同地区市场的时候更加方便,如果我今天带着‘跃动客’的项目到上海,到北京,即使我们没有市场化的人脉、资源,我们也可以通过地推等市场化的行为去推广。”

现状:自洽的课程体系

经历了反复改革和迭代,今天的跃动客已经有了自己的完整体系。目前,“跃动客”拥有五组针对不同对象设置不同内容的课程,分别对应从幼儿到初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根据目标对象配备相应的优质教练。“跃动客”既提供日常课程也提供冬夏两季的集中训练,能满足不同需求的客户要求。

创新:发掘新价值

陈文慧把体育教育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体育技能的培训,就是为了各类体育赛事等竞技性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是体育中最为“不值钱”的部分。第二,体适能训练,包括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等。不同于第一层次,这些体育锻炼是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三,礼仪文化培养和体育精神的塑造,这是体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但是往往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陈文慧希望能够通过“跃动客”这样一个平台,将体育中最有价值但是没有被人们重视的“礼仪文化培养和体育精神的塑造”发扬光大,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能够在体育活动中锻炼出自己的优秀品质,为他们的人生之路打好基础。

创业者说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陈文慧对创业新人提出几个建议:

首先,要建立一支互补的团队,实现“1+1>2”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成员之间在知识、技术、能力或资源上的互补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优势。

其次,要注重团队的管理。当企业发展到20多人甚至更多时,有一套好的管理制度就是企业存活下去的内部保障。

最后,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和精神。明确企业文化和精神能够帮助确定公司发展的方向,能够找到价值观高度契合的员工。一支价值观一致的团队才会有超强的战斗力,才能够在创业的艰辛道路上并肩走下去。

(浙江大学供稿)



[1]一款致力于娱乐旅行指南攻略的社交软件,该项目后被一家企业成功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