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之二:浙江大学赵鼎

新闻来源:浙江大学 发布时间:2018-10-25 点击数量:4177



科研之路上,以坚守书写优秀

——浙江大学赵鼎事迹

赵鼎,2007年通过数学竞赛保送进入浙江大学,2011年信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免试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016年博士毕业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微纳加工仪器的探索和研发。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1项,长期为光学期刊《Optics Communications》审稿。曾连续两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光电子学国际会议AOM2013最佳poster奖。在校期间,热衷参与学生工作,曾任系学生会主席、挂职团委副书记、兼职辅导员,参与实施“光电文化发展工程”,举办学校首届“光电节”。由于表现出色,曾斩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对于很多人来说,赵鼎就是父母眼中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但即使优秀如他,也曾在人生必经的职业规划上迷茫过。参加浙江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这次偶然的机遇,让赵鼎从科学探索出发,重新定位自我,找寻真正动力,最终确立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高校科研工作者:基于浙江大学双一流高校的平台,打造一支国际顶尖的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在致力学术研究的同时为国家培养一批“能担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始于兴趣,勇于挑战

赵鼎身上流露着一种温文儒雅、成熟稳健的气息,这与他十多年的浙大求学经历不无关系。由于保送浙大,赵鼎提前半年便开始大学生活并很快投入课程学习。本科低年级期间,他常常活跃在团委学生会中,多次荣获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那时候一方面是自己比较喜欢和人打交道,另一方面是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所以学生工作做得比较多。”当时的他对于职业规划的想法和大多数学生一样:选择一个热门专业,本科毕业后找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然而逐渐接触专业课学习之后,赵鼎发现自己对光电子学的前沿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发现问题并深入探索的成就感,给他带来了别样的人生体验,也给予了他走上科研道路的巨大动力。

本科毕业,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赵鼎面临着人生分岔口的第一次抉择。由于一直抱有从事学生工作的热情,并且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选择留校担任辅导员看上去似乎是个最为合理稳妥的选择。但同时,赵鼎发现那种不断遭遇挫折、不断挑战自己的科研生活,更加吸引着自己。陷入犹豫之时,赵鼎找到一直指导他学生工作的老师寻求建议。“既然你能在积极参与学生工作时没有落下学业成绩,那么完全有能力把研究生阶段的任务完成好,相信自己,勇敢去突破。”老师的一番话促动了赵鼎,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了直博。回想起曾经为自己指点迷津的恩师,赵鼎内心依然充满感激。

二、规划职业,立足长远

随着对专业的深入了解和学习,赵鼎发自内心地觉得除了需要“低头走路”,更要随时“抬头看路”。恰巧学校在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于是他果断报名参加。参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选对路”——制定一份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测试,赵鼎对自己的职业性格进行了深入剖析,自己属于典型的ESFJ类型,喜欢探索新鲜事物,了解和研究事物发展规律,并从实际出发考虑其应用可能性及价值。同时,还喜欢结交和分享,注重带领和带动他人一起进步。他还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家庭、学校、地域以及社会环境,综合分析规划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力学之父钱伟长曾说过:“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赵鼎非常推崇这个观点,研究生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了发表论文,要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高层次的追求。于是,他把竺老校长的人才培养理念写进了职业规划作品的前言,既作为目标鞭策自我,更奉为信念引领前行——“能担大任,主持风气,转移国运”。

三、耐住寂寞,砥砺前行

连续两年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发表SCI期刊论文十余篇、荣获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的称号……即便如此,赵鼎依然十分谦虚。他认为自己并没有过人的天赋,和大部分埋头苦干的工科学生一样,只是在对的时候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每一项成绩的背后要经历多少次自我否定和自我肯定的循环往复,在成功到来之前,要忍受怎样的寂寞和质疑。

与大多数人一样,赵鼎的科研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研究生入学初期,赵鼎和导师通过多次讨论后确立了研究方向——搭建一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微纳加工系统。由于课题的前沿性,可供参考的资料屈指可数,再加上需要不断地拆装一个巨大的仪器,意料之外的状况频繁出现,赵鼎因此常常遭遇波折和坎坷。在攻读博士的五年间,他一直经历着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无限循环。直到博士毕业,他依然未能彻底完成这项课题,这差点就成为了他科研生涯中的毕生遗憾。但怀揣着一股潜心科研的倔强,赵鼎决定博士毕业后留在本校从事博士后工作,带领着学生继续攻克这个难题。值得庆贺的是,经过数年努力,目前这台设备已经初步研制完成并投入到了课题组的日常使用。“我做过的许多其它课题,可以说是为了完成任务,但这项研究是源于纯粹的兴趣和科研的梦想,所以我还会继续。”

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如今,赵鼎在微纳光学器件及制备领域继续着自己的探索之路。当曾经朝夕相处的大学同学早已获得稳定的收入、过上安逸的生活时,自己还在校园从事着旁人看来“不明觉厉”的科研工作,这一切好像只是在自娱自乐。面对这些,赵鼎有过动摇和迷茫,他也曾怀疑是否还有勇气毅然决然地走下去,但这样的纠结最终还是释然于科研的欣慰和成果中:“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东西或者想做的事情,或许你所追求的在别人眼中没什么意思,甚至颇有些可笑,但只要你能从自己所做的事情中体会到收获和满足,就没有什么好后悔的。”

科研之路漫漫,总会有很多学弟学妹来询问从事高校科研工作的建议,赵鼎对他们的回复是:“决定了这个目标就要坚持。如今高校教职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地方和高校出台的各类政策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秀的人才。所以我们更要给自己合理规划和准确定位,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做的时候其实也没想太多,每件事都能够认真对待。”赵鼎用这样一句话来总结他在学生时期取得的成绩。这位沉稳、内敛,并且深深热爱着自己事业的学长,用真实的经历告诉大学生们如何做出选择,如何坚持选择,又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他是个把理想带入现实的勇者,并且在生活的机器中不断锻造着它,直到人生光彩夺目,直到自己无愧于心。

(浙江大学供稿)